3月12日,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第138期“经济每月谈”。国经中心副理事长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活动上表示,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中将“十四五”时期的主要目标进行了量化和具体化,有很多新特点。第一个是没有提出定量的经济增长指标,而是提出保持在合理区间、各年度视情提出,这是发展规划史上第一次,意味着国家治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其他特点还包括:民生指标份量加重,经济社会发展的20个主要指标中7个是民生领域的,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;首次把能源和粮食增列为主要目标栏中,更加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,这也是发展规划史上第一次;在不确定因素增多环境下,通过年度工作实现长远目标,留有余地;通过衍生性指标间接表达经济增长指标,劳动生产率、居民收入特别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、单位GDP能耗降低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,均属于GDP增长的衍生指标,是根据预测的GDP增长确定的。
“‘十四五’规划对完善国家规划体制做了进一步探索。”杨伟民说,规划对象事实上已经是“国家发展”,而不单纯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。规划的指导思想、原则、目标和内容越来越涵盖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。同时强化党的全面领导,在指导思想、原则特别是规划实施保障中得到充分体现,如: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提请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,这是发展规划史上的第一次。
杨伟民表示,“十四五”规划还对完善国家规划体制做了积极探索。健全统一的规划体系,明确发展规划是统领的地位和作用,空间规划是基础的地位、支撑的作用,清晰界定了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两大规划体系的地位作用,防止“规划打架”。